9月16日,网传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有一名大二女生在宿舍分娩,后被担架抬走。对此,校方工作人员回应称,大人小孩都平安,女生家里人过来之后,在医院里住着,学校正在调查此事。
此事一出,牵动人心。庆幸的是,网传“女生失血过多去世”的消息不实,但事件本身足以令人揪心、痛心。专业人士指出,在没有专业医疗支持的环境中分娩,对产妇和新生儿都可能造成致命威胁。
高校宿舍成了临时产房,听起来匪夷所思。很多人无法想象,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竟有大学生对性知识、避孕措施和生理健康几乎一无所知。更令人深思的是,从怀孕到临产,长达数月的时间里,该女生似乎未曾寻求有效帮助,身边的同学和老师也未发现异常。
客观讲,发生这样的事情,都难以找到具体的追责对象。作为成年人,大学生应为自己的行为和安全负责,但一味指责该女生“无知”,显得过于刻薄。怀孕、分娩属于个人隐私,高校没有直接的监护责任,若该女生刻意隐瞒怀孕信息,老师、同学也不易觉察。
长期以来,性教育在我国始终处于一种“半遮半掩”的尴尬境地。许多学校仍停留在生理卫生课的浅层讲解,甚至刻意回避避孕、性行为安全等关键议题。家庭中,父母往往谈性色变,认为这类话题“不适宜”或“以后就懂了”。
这种集体失语,导致许多年轻人只能通过网络碎片化信息或同伴经验去摸索,极易形成错误认知,甚至酿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可以说,“女大学生宿舍内产子”事件的发生,是长期以来青少年性教育缺失的结果。这对高校的管理工作提出了要求——补齐性教育的“历史欠账”。
大学生虽已成年,但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缺乏处理两性关系和突发事件的能力。高校作为学生管理与教育的主体,不能仅将性教育视为一门选修课或一次讲座,而应将其纳入常态化生活关怀体系。宿舍管理、辅导员跟踪、同学互助机制,都应成为及早发现问题、介入帮助的关键环节。本次事件中,若非医护人员及时赶到,后果可能截然不同。
人命关天,不能总是依靠“侥幸”。
(作者 耳东)
投稿邮箱:qilupinglun@sina.com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