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强省再结硕果!山东着力破解中国质量奖背后的“成功密码”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昨天17:06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张召旭 通讯员 闫栋

9月16日,第六届中国质量大会在江苏南京举行,会上,第五届中国质量奖正式揭晓,山东实现“1获奖、2提名”。其中,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荣获中国质量奖,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新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山东省港口集团青岛港“连钢创新团队”荣获中国质量奖提名奖。

据了解,截至目前,山东已有海尔集团、潍柴动力、万华化学集团等3家企业获得中国质量奖,数量居全国前列。山东省在中央质量督查考核中连续五年获评A级等次,产品质量、工程质量、质量政策与监管环境等三大领域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近年来,山东省锚定“走在前、挑大梁”,一体推进质量强企强链强县,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重点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更好发挥质量在促进企业做大做强、支撑产业建圈强链、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我们已完成4个国家级、32个省级质量强链重点(试点)项目的质量图谱绘制,‘一链一策’制定工作方案,形成2025年质量强链重点项目问题清单、措施清单,精准推动重点项目建设落地见效。”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质量发展处负责人介绍。

据了解,上半年,山东省新增市级质量强链重点项目48个,217家链主企业、281家科研院所、6690家链上企业,参与国家、省、市级质量强链重点(试点)项目建设。

品牌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象征。近年来,山东倾力打造“好品山东”区域公共品牌,已遴选推出4批523个品牌,覆盖农业、制造业、服务业多个领域,成为山东高质量发展的亮丽名片。从“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北京宣传推介活动,到港澳山东周,再到中亚、塞尔维亚“好品山东”推介展示会,“好品山东”产品享誉国内外。

“我们配套制定了品牌评价、形象标识使用、动态管理和宣传推介4个管理办法,构建起产品、企业、行业、区域和地理标志5个类别体系,率先开启“标准+评价”区域品牌建设新模式。”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质量发展处负责人介绍,同时,强化形象标识管理、“一品一码”防伪管理,完善预警提示、摘牌退出等约束机制,从制度层面保证了品牌可靠性和稳定性。

此外,山东省累计培育省长质量奖获奖企业64家、省长质量奖提名奖企业37家。全省拥有全国质量标杆74个,省级质量标杆554个,有力推动了企业增品种、提品质、树品牌。

与此同时,山东着力构建布局合理、集约高效的高水平质量基础设施,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有力服务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据了解,山东省累计建设省级以上产业计量测试中心26家、质检中心132家,参与制定国际标准341项,建设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136个,为质量提升提供全方位服务。

从潍柴柴油发电机热效率不断刷新世界纪录,到中车四方“复兴号”领跑全球,近九成“好品山东”工业企业产品通过了ISO、CE、GS等国际认证,过硬的产品质量为品牌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下一步,我们将深化质量强省建设,深入推进质量强链工作,加强质量强县培育,制定《省级质量标准实验室建设工作指引》,加强对各类质量强链项目进展情况的督导力度,年内在标志性产业链领域推出一批省级质量标准实验室,赋能质量强链,有力服务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负责同志介绍。

责任编辑:张召旭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