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孟杰
提升住宅建设标准、持续开展老旧小区整治改造、积极稳妥推进城中村改造、加大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和供给……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提出 “着力建设舒适便利的宜居城市”,山东也在积极推进宜居城市的建设。聚焦“住有宜居 百姓安居”,山东坚持一手抓市场、一手抓保障,聚焦“高品质、好环境、优服务、强保障”,全力推动群众住房条件持续改善。
试点项目做引领
山东“好房”遍地开花
近日,山东省第三批高品质住宅试点项目名单公示。此前,山东已公布了两批共111个省高品质住宅试点项目。
今年,“好房子”首次写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适应人民群众高品质居住需要,完善标准规范,推动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而“发挥高品质住宅试点项目引领作用,推动全省住房品质实现系统性提升”,正是山东在建设人民满意“好房子”工作中的一个重要举措。
为了加快推进高品质住宅建设,顺应人们对“好房子”的新期待,山东提升了住宅建设标准、建造工艺和质量水平。省级层面,编制高品质住宅建设指导意见和技术指引,明确高品质住宅定位,注重提升居住体验,在功能分区、技术指标等方面,引导房地产业向追求高质量、新科技、好服务转变。比如,规定层高不能低于3米,车位配比不低于1:1.2,100%预留电动车充电设施安装条件等。同时,全面推行“先验房后收房”,建立质量回访和问题投诉处理机制,让人民群众安心买房、踏实收房。
在这一系列的举措下,山东也冒出了很多在高品质住宅建设方面的“尖子生”。
新东升·佑园鸟瞰图。
作为首批山东省高品质住宅试点项目入选最多的城市,淄博讲究政策创新和市场实践。从项目来讲,则在规划设计、建筑质量、绿色环保、智能科技等多个方面展现出了卓越的品质与创新。新东升置业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就表示,过硬的质量才能称上“好房子”,为此他们建立了一套超越行业标准的新东升企业标准规范,对各项施工标准进行了标准化指引,很好解决了质量通病。
威海搭建起“住宅工程分户全生命周期质量管控信息平台”。
而威海则创新开展了住宅工程分户全生命周期质量管控,全面构建质量管控体系,搭建起“住宅工程分户全生命周期质量管控信息平台”,实现质量管理人员多终端管理、业主分户赋码、游客扫码监督,确保业主全程在线监督、实时管控。
济南的明湖印项目(效果图)。
在省第三批高品质住宅试点项目公示的名单中,济南明湖印项目的名字在列。据介绍,济南明湖印项目在设计之初便严格按照《山东省高品质住宅开发建设指导意见》中的量化指标来进行。“按照山东省高品质住宅建设开发标准,高品质住宅层高不能低于3米,我们的项目在标准层层高方面3.1米起,部分首层层高可达3.4米。”项目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为了更有效地降低噪音,明湖印在往期项目5mm厚隔声减震垫基础上,将除厨房、卫生间、阳台以外的楼板隔声减震垫厚度又增加到10mm,且对卫生间的排水立管单独做了隔声处理,以此降低设备噪声影响。
改造老旧小区1.5万个
居民生活品质原地升级
“我们小区的路修了,路边还增加了绿化带,小广场也安上了健身器材,整个环境从里到外全变了个样。”淄博市张店区科技苑片区包含4个居民小区,建成于上世纪90年代,涉及居民楼80栋、惠及居民3063户。改造前,小区基础设施不完备、道路破损严重、缺乏电动车充电桩……这些问题给片区内的居民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困扰。从2021年到2024年,片区内小区陆续进行了整治和改造,如今,三千多户居民的生活品质得到了原地升级。
片区小区广场改造后(资料图)。
“好小区”是建设“好房子”的重要载体。山东把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完整社区建设作为好小区、好社区建设的重要抓手,截至目前,全省已改造老旧小区1.5万个,惠及270多万户居民。
小区楼体改造后(资料图)。
青岛西海岸新区新时代小区建成于1993年,位于北江路以南、黄浦江路以北、庐山路以西、太行山路以东,建筑面积约5.5万平方米、27栋楼、553户居民。作为商业围合式住宅小区,基础设施破旧失修,配套及安防设施缺失,私搭乱建、飞线问题严重,整体环境十分杂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居住品质。2023年6月,通过“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效于民”的形式,经过居民调研,最终形成改造意愿清单,2024年3月底,小区开始开工建设。改造后的小区加装了建筑物外墙保温、粉刷了楼道内公共部位的墙体、优化提升了整体环境设施,并更新改造了老化的雨污管网。小区的外观和内在都得到了很大提升。
“我省将围绕‘为民、便民、安民’,实现老旧小区由‘改房子’向‘改生活’拓展,由‘改得好’向‘管得好’延伸。”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副厅长麻鹏飞表示,突出“便民”导向,山东将在做好小区道路、绿化、停车等基础改造的同时,尽量增加改造内容、提高改造标准,着力解决好“一老一小”等突出问题。2025年,全省计划改造城镇老旧小区844个、涉及居民13.7万户。
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
“村民”住进现代化社区
8月30日至31日中午,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崔寨街道杨家村、谷庙村等城中村改造项目启动2025年第四批回迁抽房工作。南郭、武大、李大、清宁、孟家、西万、张辛(含2个期房村居)1071户居民成功抽取2198套(含期房105套)新房,顺利实现分房到户。再过不久,这1071户居民就将住进周边公共服务配套齐全的新型现代化社区。
居民开心抽房。
城中村改造,是提升城市品质、改善居民生活条件的重要抓手。山东坚持“先谋后动、动则必快、动则必成”“一村一策”,采取拆除新建、整治提升、拆整结合等方式,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据统计,2024年,全省已开工城中村改造安置住房30.7万套,开工率105.1%,超额完成年度任务。2023年、2024年,全国城中村改造现场会连续2次在山东召开,济南、青岛多次在住房城乡建设部专题培训时做典型经验发言。目前,山东16个设区市都已经纳入国家城中村改造政策支持范围。
南沙王庄改造后效果图。
济南的城中村改造工作,在打造出华山片区和刘智远小区两个标杆后,既坚持稳步推进,又主动寻求探索。坚持“先建设、再拆迁”,缩短被拆迁村民在外过渡期,市中区白马山片区西红庙南红庙项目采取异地安置方式,实现“首日签约过半”,仅用64天时间完成拆迁工作;槐荫区东吴家堡、南吴家堡、南沙王庄三村整合城中村改造项目,通过方案竞赛等方式开展设计,以高品质商品房形式打造村民安置房;今年3月21日,济南市主城区城中村改造首张房票发放到还乡店村征迁村民手中。
2024年,青岛市北区盐滩、河西片区,崂山区张村河片区,西海岸九顶山片区,城阳区白沙河片区等城中村项目破题起势,一大批城中村改造项目加快推进。在同年发布的《关于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中,提到,青岛的城中村改造,可分为拆除新建、整治提升、拆整结合三种模式。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也将按照成熟一批、推进一批的原则,争取更多符合条件的项目能够获得国家政策支持。同时,也将加快实施群众改造意愿强烈、城市资金能平衡、征收补偿方案成熟的城中村改造项目。
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给
新市民也能住上好房子
“月租1700,这个价格就比周边同地段的便宜很多;而且还有专门的管家服务,安全上也更放心。”作为一名应届毕业生,想在一个新城市落下脚,租房是第一步。看了一圈,只来了一次,小陈就定下了位于济南雪山片区的一间保障性租赁住房。小陈租住的这个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有35㎡、60㎡、90㎡三种户型,都带独立厨房和卫生间,全新家具家电配齐,能实现拎包入住;项目还配套7000㎡商业空间与800㎡免费公区,健身房、书吧、党建办公室等设施,可全方位满足生活需求。另外,作为保障性租赁住房,租赁价格是市场价的九折,切实减轻了租住者的压力。
保障性租赁住房成为很多年轻人安家的第一选择。
保障性住房,是山东推出的改善新市民、青年人居民条件,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一项重要举措。山东坚持租购并举,以需定购、以需定建,持续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
济南首批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选房现场,新市民选房。
在配售型保障性住房方面,山东已于4月和7月分别完成了青岛和济南首批项目的选房工作。“保本微利”,是吸引购房者的最大特点。“70多平的房子才50多万,房子的价格是我选择的最主要的原因。”在济南的首批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选房现场,淄博的王女士选中了一套清河新筑项目的房子。
济南又一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项目即将开启配售。
不同于大家以往对保障房的印象,山东此次推出的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项目均遵循了“好房子”的建设标准。青岛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在规划、建设过程中严格遵循《青岛市“好房子”建设技术导则(试行)》,项目选址更贴近核心区,配套标准向商品房看齐。济南的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项目也全部按照绿色建筑二星标准建设,力求为居住者提供绿色、低碳、智能、安全、符合现代居住需求的住房。
据了解,在保障性租赁住房方面,2025年底前,山东将建成交付保障性租赁住房10万套(间)以上,有效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租房困难。在配售型保障性住房方面,各市要建成配售型保障性住房轮候库,向社会公开受理群众保障性住房需求申请,动态掌握保障性住房需求,按照“成熟一批、纳入一批”的原则,及时将轮候需求纳入2025年建设筹集计划,做到精准匹配、人房相适。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