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赵希祥 报道
9月12日,“文化下乡暖民心,艺术赋能焕新颜”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动能活动由山东省华侨国际文化交流促进会联合济南市曲艺团、济南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文促会摄影专委会等多家单位及艺术团体共同承办,曲艺表演、墙体彩绘、公益摄影等多元化形式走进石匣村助力乡村振兴。
济南市曲艺团的艺术家们为村民带来了精彩纷呈的演出,山东快书铿锵有力、相声妙语连珠、琴书婉转动人。精湛的技艺、地道的唱腔、生动的演绎,让现场观众如痴如醉,掌声、笑声、喝彩声此起彼伏。“几十年没在现场听过这么地道的山东快书了,这才是咱们自己的艺术,希望你们常来。”村民王大爷激动地说。
济南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的师生们正在村中进行艺术创作。他们以村内4余处空白墙体为画布,结合石匣村的自然风光、人文特色,融入了现代艺术元素。创作出“丰收喜悦”“乡愁记忆”“青山绿水”等系列主题作品。这些画作让原本单调的墙面焕发出绚丽光彩,成为传播文明新风的重要窗口。“这些
在村委大院,摄影家们设立的公益摄影点前排起了长队。摄影师们耐心地为老人们整理衣装、调整姿态,用镜头捕捉每一个温馨瞬间。活动共计为全村30余位老人拍摄了肖像照,其中最年长的老人已经93岁高龄。不少老人多年未拍过照片,拿到冲洗好的照片时激动不已。“这张照片我要装裱起来挂在墙上!”80岁的张奶奶握着照片,眼里闪着泪光,“感谢你们让我这把年纪还能拍上这么好看的照片。”
山东省华侨国际文化交流促进会有关负责人赵希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活动是我们践行文化惠民、艺术赋能乡村振兴理念的重要举措。通过整合侨界资源,汇聚艺术力量,为艺术家和高校学子提供深入基层、践行社会责任的机会与平台。艺术与乡村的深度融合,激发乡村文化内生动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
本次文化活动既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提升了乡村文化品位,探索出一条“艺术+乡村振兴”的创新路径。通过建立高校艺术实践基地、艺术家驻村创作等长效机制,石匣村正在成为一个融合传统与现代、兼具乡土气息与艺术魅力的特色文化村落,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板经验。
山东省华侨国际文化交流促进会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汇聚更多海内外文化资源,推动艺术与乡村建设深度融合,让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结出硕果。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