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王皇
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山东以城市更新为抓手,保护城市“凝固”历史,在活化利用中生动传承历史文脉。激活存量资源,探索低效用地再开发,推动保留城市独家记忆的“工业锈带”,变身为“生活秀带”“产业高地”。
守好历史文化“家底”
答好城市更新“必答题”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以推进城市更新为重要抓手,大力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动能转换、品质提升、绿色转型、文脉赓续、治理增效,牢牢守住城市安全底线,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子。《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推动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利用传承。并提出推动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整体保护,活化利用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工业遗产,依托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地段,结合实际开展文化展示、特色商业、休闲体验等。
山东是孔孟之乡,历史文化“家底”深厚:拥有10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总量居全国第二;有60处国家级和省级历史文化街区、2200多处历史建筑。如何守好历史文化“家底”,保护好“凝固”城市历史的老街区、老建筑,留住城市记忆,成为山东城市更新中的必答题。
2023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山东省城市更新行动实施方案》,将老旧厂区(建筑)转型提质、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与老旧片区综合改造、老旧住区宜居改造、公共服务设施补短板、市政公用设施网建设、公共空间营建提升、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城市安全韧性增强、智慧化改造提升等“十大工程”作为城市更新主要任务。在历史文化保护上,山东的历史建筑挂牌率、测绘建档率保持动态100%,形成了“资源全覆盖、要素全囊括”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
“绣花针式”建筑保护
生动传承历史文脉
在济南,千年明府城“家家泉水 户户垂杨”的景致得以延续,曲水亭街、后宰门街、西更道街的44处泉水院落得到修缮提升;王府池子、起凤桥等重要节点进行了改造;太乙泉、古鉴泉重新被发现和保护;珍池—曲水亭、王府池子—曲水亭两条泉道景观得到恢复;珍珠泉公园景观的围墙安上了古色古香的玻璃窗,走在西更道街东望,就能透窗赏景……这里的基础设施则进行了改造,引入了直饮水系统和微型综合管廊,完善了水电污等配套管线,实现了雨污分流。
保护修缮的济南千年古城,商业得到换新,不再只有“小吃一条街”,各种独具特色的首店在此开业。这里不仅有建筑和泉水可看,也有非遗、美食、茶点、咖啡店和特色店可逛,成为游客来济必打卡之地。
百年上新街“上新”依“旧”,6处文保建筑、10处历史建筑、12处名人故居及22处特色民居院落得到妥善保留,81个传统院落得到精心修缮。走进修缮后的沙家公馆,游客们能一览老济南人熟悉的“里份”建筑;马清宗故居的窗眉券工艺,沙家公馆的“蝎子尾”屋面工艺、“空斗墙”墙面工艺、“棋盘门”木门工艺再现出历史建筑的原貌。
历史在“绣花针式”的建筑保护中,得以生动传承——田家大院进门处的弹痕旁设立了历史解说牌,讲述济南战役的红色故事;方荣翔故居以京剧元素致敬曾定居于此的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街上两栋建筑间,互为退让而留下的间隔经清理后重现,无声讲述老济南的“六尺巷”故事。
在青岛,历史建筑保护则有了“数智解法”。肥城路片区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项目,7处保护建筑结构加固全覆盖,木构件修复率100%。历史建筑消防升级提升了防灾减灾能力,接入住建、应急、气象等多部门防灾减灾数据搭建的全链条智慧管理平台,实现了风险分级预警与智能运维。项目以数字化平台、技术标准等软支撑引领行业技术升级,为历史建筑安全韧性提升探出新路。
图片来自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公众号
在泰安,泰山火车站更新项目,通过“全面体检”进行保护更新。省级文保单位“火车站小楼”得到保护性修缮,成为服务游客、推介城市的泰安文旅驿站。
图片来自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公众号
在潍坊,松园子历史文化街区破损严重的古民居,通过传统工艺保护修缮,增加的变压器容量能满足新业态用电需求,1.3万平方米的智慧停车楼解决了旅游停车难题,配套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显著提升了古民居建筑安全。
记者从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了解到,山东实施了“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活化利用项目准入正负面清单”制度,出台了历史建筑利用、修缮标准导则,让历史文化融入现代生活进行活态传承。不少老居民在老建筑迎来现代生活,不少新业态也在老街区迎来新的流量。
留住工业遗存更新老旧厂区
“工业锈带”变“生活秀带”“产业高地”
作为工业大省,山东不少城市中散落的工业遗存见证了城市工业发展和经济结构转型的历史,成为城市的独家记忆。激活存量资源,探索低效用地再开发,山东积极推进老旧厂区更新,在留住工业遗产的同时,引入新兴业态,推动“工业锈带”变“生活秀带”“产业高地”。
淄博博山区中心城区,闲置的柳杭减速机旧厂房,建设成了淄博市博山文化中心。项目以“重塑场地、保留记忆、结构沿用、立面更新”为路径,“能保尽保”地保留了厂区传统格局、钢爬梯、天窗桁架等工业元素,将陶土砖、琉璃材质等博山文化符号融入建筑更新,破损墙面替换为了玻璃幕墙,漏雨屋面变成了采光天窗,老建筑老化问题迎刃而解。项目采用复合墙体保温技术,满足档案库节能需求,还设置了停车场实现人车分流。在传承工业文明基因的同时,项目以“铁锈换书香”,变身为集图书馆、档案馆、文化馆于一体的文化新地标。
济南望岳路创意设计产业园原是一处闲置仓库,项目团队抓住低效用地再开发政策机遇,将传统仓储用地调整为新型产业用地,打造“一站式办公+五分钟生活圈”的智能办公空间,同时完善餐饮、休闲等生活配套,变身为创意设计产业园。项目“建设、招商、运营”三同步,引入了山东画报社、山东印刷协会、山东演艺集团等20余家企业。这处老仓库从闲置时的收益近乎为零,变成了营收总额约2亿元、带动周边产业增值超1.1亿元,富有活力的产业园。
青岛能源·中联运动广场的羽毛球场地、篮球场地吸引周边大批市民前来健身,这里原是“煤改气”后闲置的煤库,高高的仓库正好满足体育运动需要,打造成了集运动健康、商业配套、社交休闲于一体的公共空间。项目探索出“产权方+政府+专业运营商”的政企协同一体化运作模式:产权方以闲置场站土地作价入股,政府提供配套政策支持,专业运营商负责具体建设与运营。
威海智慧谷产业园则通过“商住改工”,将原有商住土地调整为创新型工业用地,兼容研发、办公及生活配套。项目还通过弹性容积率管控,建设126万平方米“垂直产业社区”,实现研发生产、商务服务、人才公寓等功能的立体复合。项目还配套建设青年活力中心、1256套人才公寓和托育综合服务中心,还打造了艺文活力街区,一站式解决人才就业、安居、子女托育、潮流聚集地需求,还与周边购物广场等形成“10分钟职住生活圈”,构建起生产、生活、生态融合的新型产业社区。项目腾退26家低效企业,同时通过工业用地弹性出让,采取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等方式,降低入园企业初期用地成本,吸引产业入驻。更新后,园区入驻企业达到621家,其中世界500强14家、上市企业22家,带动6000多人就业,推动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转型。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