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贝餐饮与罗永浩预制菜之争引爆网络后,罗永浩9月13日曾表示“停战”,并说自己要去忙正事了。不过,14日,随着西贝创始人贾国龙的表态截图流出,罗永浩再次怒批贾国龙。
据媒体报道,14日,贾国龙在微信群的一段发言截图流出,其表示“我应对方式有错,改”。随后,有网友指出这段话疑似还有后半段:贾国龙称罗永浩是“网络黑嘴”“网络黑社会”。对此,罗永浩在直播中斥责对方“这个人不是好坏的问题,他肯定是智力有问题”,并在微博中表示“这件事我们没法揭过去了”。
9月15日,西贝发布官方致歉信,承诺多款菜品改为现做现炒。而罗永浩很快转发并不依不饶地追问:顾客虐你什么了?顾客都被你打成网络黑社会了,谁虐谁呢?百分之百没有预制菜的虚假承诺呢?10月1号开始替换,所以你10月1号前还要继续卖是吗……这场争论远没有结束的迹象。
这原本是一场关于是否预制菜、价格合理性和消费者知情权的公共讨论,却在短短几日内从就事论事滑向人身攻击,甚至演变成一场“谁更会骂街”的闹剧,暴露出的不仅是企业面对舆论危机时的傲慢与失序,更深层的是公共讨论的失范。
遗憾的是,当一方以“网络黑社会”定性批评者,另一方以“智力有问题”回击,讨论的边界已然失守,理性让位于情绪,议题让位于人设,本可推动行业透明化的契机,沦为了消耗社会信任的口水战。
争论焦点为何跑偏?或许核心在于,双方都放弃了“对事不对人”的基本原则。无论是企业应对批评,还是公众人物表达观点,都需守住两条底线:一是避免标签化攻击,二是应聚焦问题本身。
企业面对消费者质疑时,标签化回应是最懒惰的策略。罗永浩作为公众人物,其发微博抱怨确实会带来舆论压力,企业本可通过“公开菜品制作流程”“邀请第三方检测”“调整价格策略”等方式化解危机,但贾国龙却选择用“黑社会”这类词汇攻击消费者(即便罗永浩是公众人物,其身份首先是消费者),无异于拒绝直面问题、转移矛盾。
某种程度上,贾国龙前脚表态“西贝今后将打明牌,彻底向胖东来学习”,后脚就用“网络黑社会”攻击批评者,如此“说一套做一套”,难免会让公众对西贝的透明化承诺产生质疑。
而公众人物在表达观点时,情绪化反击也不可取。对罗永浩而言,以“智力有问题”等词汇反击,同样偏离了理性讨论的轨道。作为公众人物,罗永浩的言论具有放大效应。他用“西门子待遇”(其曾因质量问题砸西门子冰箱)暗示可能采取更激烈行动,虽能博取部分网友支持,却也暴露了其应对争议时的情绪化短板。
再看餐饮行业。这场风波本可成为行业升级的契机,但贾国龙和罗永浩的互撕,让行业焦点逐渐偏移,人们的注意力开始从预制菜转向“贾罗大战谁更狠”。一场本可推动预制菜明示制度的讨论,被两人你来我往的嘴炮,变成了情绪垃圾场。企业学到的不是透明化经营,而是如何对批评者扣帽子,这都难言正常现象。
预制菜之争的最终落点,应是行业规范的完善与消费者权益的保护,而非一场场嘴仗。贾国龙若真想“向胖东来学习”就该明白:透明化不是喊口号,而是敢于接受批评、直面问题;罗永浩若真想“为预制菜产业做贡献”,就该把精力放在推动标准的制定上,而不是纠缠于“谁骂得更狠”。
当围绕西贝的菜品制作与服务质量的讨论,异变为两个逐渐被情绪裹挟的当事者,与一群看热闹的网友时,注定不会有赢家。而真正可能伤害的,反倒是那些期待预制菜行业更规范、餐饮消费更透明的消费者们。
(来源:红星新闻,作者:毕舸)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