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下的守护丨滨海公安立体化守护胜利油田能源安全

警界 09-16 1810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鹿青松

摄像头紧盯井场动态、压力传感器实时监测管线波动、巡逻无人机穿梭于空中……“科技哨兵”与民警共同坚守,一旦发现异常,油田监控室与辖区派出所的油区智能全息感知防控平台便会即时报警。

胜利油田原油产区横跨8市28县,几万口油气水井星罗棋布,超过2万公里输油管线纵横交错。山东省滨海公安局主动求变、创新破局,构建起一体化、立体化治理体系,用铁腕与智慧守护着“能源动脉”的安全畅通。近三年来,滨海公安局破获涉油刑事现案1410起,打掉犯罪团伙103个,油区发案数量逐年下降。

联防联控,织密“六位一体”安全网

“胜利油田是没有围墙的工厂,守护它不能靠‘单打独斗’。”这是滨海公安民警在长期护油工作中形成的共识。针对油区点多、线长、面广的特性,滨海公安局打破部门壁垒,整合公安、综治、护卫、政府部门、联防、群众“六位一体”力量,构建起一张全域覆盖、联动高效的防控网络。

一支1700余人的专业化巡防队伍成为“移动防线”,3个稽查部、9个护卫部分片驻守,200名特勤与200人企业应急处突队伍随时待命,形成“警企联动+群众参与”的网格化巡防格局。同时,合理调整勤务方式,22点至凌晨3点,当乡亲们进入梦乡,巡防队员仍沿着输油管线、边远井、长停井徒步巡逻。期间,动态配合无人机、视频监控等技防,每年巡线超过20万公里。

物防建设同步跟进,101个联合警务室、检查站在油区关键节点拔地而起,如同一个个“安全哨点”卡住涉油犯罪的进出通道。技防升级更让防控“如虎添翼”,208个视频监控中心、5万余个监控探头实现油气井全覆盖,“探头站岗、鼠标巡逻”替代了传统人力巡查,重点油井监控覆盖率达100%。

在东营地区黄河以北油区,“油区全息智能防控网”已完成507处重点区域布控,通过风光互补供电技术解决偏远地区取电难题,2025年以来已预警涉油嫌疑车辆130余辆次,协助破获案件60余起。

精准打击,打出“全链条斩链拳”

“涉油犯罪不是孤立的‘偷油’行为,而是‘盗、运、销’一条龙的产业链,必须全链条打击才能保证打击效果最大化。”滨海公安局刑侦支队支队长杨帆告诉记者,针对涉油案件“有原油、有人员、有工具、有车辆、有窝点、有资金”的六要素特征,滨海公安局构建多维度侦查体系,用精准打击让犯罪团伙无处遁形。

侦查手段的创新,为打击工作装上“加速器”。滨海公安局探索“人力+技术”“人力+网上”“人力+无人机”的多元化技战法。自主研发的被盗原油溯源技术,将涉案原油精准锁定所属油井。输油管道分流曲线技战法,可实时监测管线压力异常,快速定位盗油点位。如今,滨海公安局涉油工具痕迹提取率超80%,年均勘查涉油现场210起,提取有效痕迹物证900份,直接比中嫌疑人70名。

数据赋能更让打击“精准度”拉满。滨海公安局联合相关单位研发涉油案件数据模型,整合关联资源信息等“六维数据”,通过算法滚动比对,主动发现案件线索、开展串并案工作。

为破解涉油关联犯罪法律适用难题,滨海公安局联合东营市检法部门制定《关于明确涉油犯罪中帮助犯“主观明知”认定的参考意见》,7次召开专项会议明确取证标准、定罪量刑,近三年打击涉油关联犯罪人员150余名。对涉油逃犯,滨海公安局建立“一人一策、一人一档”追逃机制,通过法律宣讲、亲情规劝等方式,2025年以来已抓获部际联席会议挂牌督办逃犯7名,实现“逃犯必追、一追到底”。

智防升级,打造“智慧护油新图景”

对于基层油区派出所来说,更多的“战场”在田间地头。“以前巡井靠腿,一天最多跑几口井,现在靠无人机和智能平台,坐在监控室就能掌握辖区所有井场动态。”滨海公安局信息中心主任于湛峰指着屏幕上的油区智能防控平台,向记者展示“智慧警务”带来的变革。

近年来,滨海公安局以“专业+机制+大数据”为核心理念,推动“汗水警务”向“智慧警务”转变,为能源安全装上“科技引擎”。

“油区全息智能防控网”是科技护油的核心项目,目前已完成两期建设,三期工程预计2025年底完工,建成后将实现胜利油田重点油区、长输管线智能前端全覆盖。平台搭载的专业设备,能通技术防范预警盗油车辆;管道技防措施,可实时感知管道是否被侵害;无人机巡检与地面监控联动,形成“空天地”立体防控格局。

联合创新更破解了多个技术瓶颈,与胜利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成立联合实验室,未来可实现“一滴油溯源一口井”;与专业公司合作引入先进视频分析算法,联合油田推进无人机智能巡检,通过数字孪生技术模拟油区场景,让预警更精准、处置更高效。近三年,滨海公安局已荣获全省公安科技进步奖5项,“油区全息智能防控网”更斩获省厅智慧联合创新应用课题优秀成果奖。

为了让“科技红利”惠及全警,滨海公安局制定刑侦青年民警“启航”计划,定期开展刑事技术、大数据应用培训,组织“金模大赛”“庭审旁听”等活动,重点锻造民警现场勘查、数据研判等八大能力。2025年以来,已开展科信业务培训6次,覆盖700余人次,孵化出“小案侦防模型”“涉油线索分析模块”等一批“微创新”应用,通过“海智魔方”平台完成数据支援185起,反馈线索610余条。

机制创新,夯实“长治久安奠基石”

护油不是一阵风,而是长期战。只有建立长效机制,才能从根本上守护油区长治久安。滨海公安局始终坚持“打防结合、标本兼治”,通过机制创新推动油区治理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控”转变,构建起警企联动、共建共享的治理格局。

案件复盘成为“查漏补缺”的关键抓手。滨海公安局制定《滨海公安机关对重大涉油违法犯罪案件复盘的规定(试行)》,对每起重大涉油案件,从发案位置、作案手段到防范漏洞逐案分析,形成复盘报告并推送油田单位。2023年,针对单井油罐发生盗油案件情况,滨海公安局联合油田生产单位研发“单井拉油智能防盗系统”,集成防盗阀远程监控、拉油车授权管理等“五大模块”,成功预警制止盗油行为20余起,该项目还荣获全省公安基层技术革新创新专项活动三等奖。2025年上半年,通过案件复盘,滨海公安局督促油田单位增加“三防”投入600余万元,排查整改安全隐患62处,下发《公安建议书》16次。

“项目警长”机制为重点工程保驾护航。针对页岩油开发这一国家重点项目,滨海公安局为辖区108口页岩油单井配备13名项目警长,制定《打击涉页岩油项目违法犯罪工作意见》,落实“一项目一方案一警长”机制。警长们定期走访井场,开展安全检查、纠纷调处、法治宣传等工作,已开展联系工作93次,排查安全隐患16个,协调解决问题32个。在渤南洼陷区页岩油项目等现场,项目警长每周与施工单位召开碰头会,及时化解工农矛盾,确保项目建设“零干扰”。

警企协作深化治理效能,滨海公安局与胜利油田建立“案件信息互通、涉案线索移交、重点案件协作”机制,每月召开油区治安联席会议。针对个别单位存在的突出问题隐患,联合油田召开警示教育大会,倒查单位主体责任,与油田治安保卫部、护管中心建立“警护联防”机制,通过联动处置守护油区生态与生产安全。

从“人防+物防”的传统模式,到“科技+智慧”的现代变革;从“单打独斗”的治理困境,到“联防联控”的协同格局,滨海公安局为胜利油田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安全屏障。下一步,滨海公安局将继续深化“专业+机制+大数据”警务模式,以实际行动捍卫国家石油能源安全,为油田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责任编辑:鹿青松

鹿青松

持续锻炼“四力”,抓到更多的“活鱼”。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