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主汛期,全国多地防汛抗洪工作进入关键阶段。城市里、乡镇中、河道边,中国联通各级单位纷纷进入抢险救灾紧急状态,多措并举、分秒必争开展防汛救灾工作,同时启用抢险无人机、便携式卫星背包站、AI防汛大模型等高科技防汛设备和创新防洪工具,全力保障通信网络畅通。
北京联通:红色预警连发!分秒必争逆行山区
面对连发的红色预警,北京联通第一时间启动一级响应,调动全公司应急资源,启动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抢险恢复通信。目前累计投入现场保障人员320余人(兄弟省分支援20人)、各类车辆41辆、应急装备77台套(兄弟省分支援38台套),包括卫星基站车10辆、基站车2辆、应急发电车2台,卫星小站28个、卫星电话34部、无人机1架,从现场应急、现场抢修双维度全面对接上级单位的各项防汛工作任务。
截至29日8时,密云区基站恢复192个,OLT恢复28台;怀柔区光缆恢复4条,基站恢复50个,OLT恢复17台;延庆区基站恢复3个;平谷区基站恢复1个。
北京联通同时推出免催免停保畅通服务:对怀柔、密云、延庆区域的用户提供免停机服务。怀柔、密云、延庆区域北京联通用户在现阶段手机、固话、宽带因欠费未及时缴费,也不会被停机。此外,为保障密云安置区域内用户通信需求,北京联通开通了100G的免费流量,由用户根据需要申请领取。
救灾期间,联通软件研究院第一时间与北京联通联合制定应急通信保障方案,设立7×24小时应急值守专班协同作战,以“全时在线”的服务承诺为各受灾省分公司特殊信控需求提供坚实支持。
河北联通:全省具备无人机基站执勤保障能力
7月24日以来,河北省多地发生暴雨、短时强降雨等极端天气,河北联通将全省Ⅳ级应急响应升级为Ⅲ级应急响应,已累计发送防汛公益短信超过2.1亿条,目前全省网络运行平稳。
聚焦易县、阜平等重点受灾区县,河北联通加快抢修工作,共出动抢修人员292名,抢修车辆152辆,应急发电油机412台,卫星电话69部,高通量卫星背包站14套,在第一时间赴灾区现场,开展抢修。
在保定,特大暴雨引发停电和基站故障,其中不少涉水通信线路损毁,无人机跨河送缆成为抢修的重要方式。易水河边,河北联通抢修人员采用无人机进行吊线作业,将一条长80米的主线缆拉到河对岸去。无人机操作手孟坤全天穿梭于各个需要吊线作业的点位,他已经记不清每天要“飞”多少次,“电池飞到没电以后接着充电,充完了接着飞。”目前全省多地应急管理部门,均具备了无人机基站执勤保障能力,确保在三断场景下,公网基站能迅速恢复灾区通信覆盖。
在此次受灾较重的保定、承德、张家口等地,河北联通为保障人员配备14套高通量卫星背包站,第一时间深入信号中断区域进行应急保障。
与此同时,在“看不见”的防汛一线,河北联通借助AI、5G、数字孪生技术,基于联通大数据分析能力,构建了风险区人员动态分析框架及多类业务模型,实现了从“被动应急”向“主动防控”的转变,为防汛减灾、人员转移安置、精准救援提供了科学决策支持。通过大模型对河北省水利四预管理平台的赋能,着力解决了应对突发水灾害事故过程中,预报预警可靠性不足、预演时效性不高、预案可执行性不强等现实痛点。目前,平台服务流域12余万平方公里,覆盖人口4000余万,实现人口热力全天候每小时监控。
吉林联通:逆水而行,筑牢通信堤坝
7月20日夜间起,吉林省东南部集安市暴雨如注,各乡镇防汛形势骤然升级,吉林集安联通的抢险队伍逆水而行,打响通信保卫战。
面对严峻汛情,集安联通迅速调集力量,投入保障人员836人次,保障车辆378台次,发电机135台次,应急通信基站车1台,卫星背包基站2套,卫星电话6部,其他地市支援10支共40人抢修队伍。截至7月29日8点,吉林通化集安市98个断站已全部恢复;受影响的15个OLT也全部恢复。
为了保障受灾地区客户通信畅通,吉林联通通过监控系统实时掌握动力配套设施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故障点,调配抢修资源;紧急开通150张通信保障卡,火速送达各级防汛指挥人员手中;调拨8个新建或紧急扩容的基站信号,2部应急救援卫星电话,第一时间架起了集安市政府指挥调度最关键的“信息生命线”。此外,吉林联通还为移动、电信提供10G链路、光缆资源,支撑友商网络恢复。
与此同时,吉林联通对受灾区用户启动“免催免停”服务,确保特殊时期通信不断;安排专人在安置点协助老人孩子调试手机,帮助他们联系家人;48小时内密集发送1213万条应急短信,传递预警的同时还精准提供物资领取点、医疗救助站等重要信息。
山东联通:率先全面恢复灾区公网
7月22日0时至5时,济南莱芜区遭遇罕见强降雨,最大点降雨量达364毫米。受强降雨影响,大王庄镇石屋子村、朱家峪村附近突发山洪灾害,造成2人死亡、10人失联,冲毁及损坏房屋19套。危急时刻,济南联通以“灾情为令”连夜启动应急响应,成为首个全面恢复灾区公网通信的运营商。
山东联通组建5支共48人抢险突击队,先利用卫星通信、应急通信车、便携基站构建“空天地”一体临时网络,优先保障救援指挥与安置点信号,并为前线指挥车开通专用链路;同步对受损基站进行快速锁定退服基站故障点并进行紧急更换与维修,次日17时,莱芜区大王庄受灾区域所有村庄的联通公网信号已全部恢复。
抢险过程中,济南联通共投入人员106人次,投入抢修车辆45台次,携带卫星背包站4部,卫星电话8部,发电油机2台,无人机3台;开通Ka、Ku卫星基站,累计接入用户数238个、保障流量数据61.6GB、通话1357次。
在本次灾情未到达的区域,山东联通坚持以数智力量筑牢防汛堤坝——在烟台,山东联通打造的数字孪生水利管理平台,汇聚3702个前端监测站点及3136个视频监控点,融合水文模型实现洪水精准预报与水库纳雨能力评估,AI算法更自动识别堤坝隐患,为城市防洪装上“智能锁”;在威海,参与建设的黄垒河数字孪生工程,在市级河道精准布设56个智能视频监控点,构建起立体感知网络。视频设备通过4G/5G/NB-IoT等七种通信方式稳定组网,运用算法深度学习消除误报,使洪水预报精度提升8%,预见期延长24小时以上;在潍坊诸城水库,构建AI深度驱动的全域数字管理平台,能精准感知水库状态,更能高精度模拟未来洪水演进,提前数小时预测洪峰。
天津联通:冲锋一线,筑牢蓟州防汛“通信堤坝”
7月27日12时起,天津市蓟州区开始出现连续降雨天气,部分地区出现山洪暴发、边坡垮塌等地质灾害。天津联通迅速行动,全面部署抢险救灾工作。应急抢修队伍克服道路塌方、泥石流阻断交通等困难,冒雨奔赴受灾最严重的下营镇、罗庄子镇等北部山区,争分夺秒修复受损设施;在电力中断区域,紧急启用卫星背包基站和应急通信车,确保灾区“信号不断、通信畅通”;与地方政府、消防、电力等部门紧密联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为抢险救灾提供精准的通信支撑。
截至目前,天津联通累计出动应急保障人员276人次、保障车辆63辆次,部署便携式油机8台次、卫星电话7部、卫星背包基站2套、应急通信车3辆。通过连续奋战,累计抢通79个基站,有力保障了灾区群众求救信号和防汛指挥调度信息及时传递。
内蒙古联通:闻“汛”而动,及时抢通受损设施
7月24日至25日,内蒙古自治区多地迎来多轮大范围强降水,其中呼和浩特市由Ⅲ级提升为Ⅱ级,防汛形势严峻。截至7月25日16时,全区受损光缆受损27皮长公里、倒断杆148根。内蒙古联通闻“汛”而动,累计出动保障人员395人、抢修车辆204台次,投入应急设备36台次、油机172台次,发送应急短信104万条,所有受损设施均及时抢通,未出现大面积通信服务中断。
福建联通:严阵以待,做好通信保障准备
7月28日8时至29日8时,受第8号台风“竹节草”和西南季风共同影响,福建部分地区遭遇分散性大雨或暴雨。福建联通全面部署,严阵以待——加强指挥和现场指导,确保抗台有力、抢险有效、救灾有序;全面排查安全隐患,聚焦关键部位和薄弱环节,加大隐患排查整治力度,加强重要设施安全防护,主动作为、积极推进各项工作,最大程度减少台风造成的灾害损失,筑牢通信保障防线。截至目前,福建联通累计出动保障人员627人次,应急保障车324辆次,应急装备139台 (其中发电油机122台),发送应急短信710万条。
浙江联通:提前预置保障力量,防御“竹节草”
据气象部门预测,2025年第8号台风“竹节草”预计7月29日夜间到7月30日白天在浙江中北部一带沿海登陆(热带风暴到强热带风暴级)。目前正以每小时15-20公里的速度向西偏北方向移动,强度逐渐增强。未来72小时浙北区域预计降雨量较大。浙江公司全面部署通信保障防御工作,快速响应排查,提前预置保障力量,积极组织做好卫星便携站和沿海超级基站的应急演练。截至目前,中国联通在当地网络运行一切正常,无停电、基础设施损坏等情况。浙江公司累计出动应急人员380人次,应急车辆93辆次,发电油机3台次,强化各方力量协同联动,目前整体网络情况运行正常。
上海联通:城市多灾种早期预警智能体“妈祖”
7月28日,上海市政府就做好第8号台风“竹节草”防御工作发布通知。上海联通已启动防洪抢险备战状态,并发挥算网优势,数智防洪。
近日召开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气象论坛上,上海联通联合上海市气象局牵头、国家气象中心、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等共同研发的城市多灾种早期预警智能体“妈祖”(MAZU-Urban)备受瞩目。该智能体定位为中国气象局早期预警业务系统的城市用户端,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引擎,深度融合先进算法与多源数据,搭载云端早期预警系统产品、气象开源模型。
今年3月,上海联通联合上海市气象局创新发布了全国首个人工智能气象MaaS平台。气象预报,尤其是高精度、短临预报和复杂场景(如台风路径、局地强降雨)模拟,对算力需求巨大,对实时响应要求极高。上海联通依托获全国运营商首个5A级智算中心算力性能等级认证的中国联通上海临港智算中心,打造了强大的算力引擎,为复杂模型训练和实时推理提供了强大算力支撑。
湖北联通:从“九龙治水”到“一屏统管”
湖北丹江口库区是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地,也是重要的防洪水利设施。漫步库区,能够看到2300公里岸线上,20架5G无人机每日巡航扫描、260路AI摄像头与81套云广播组成智能感知网、水下智能浮标实时监测12项水质指标……这些“黑科技设备”与湖北联通自研的“AI应急监管平台”联合联动,助力气象、水利等部门构建“风险动态驾驶舱+AI预警”体系,实现汛情实时监测与智能研判。
江苏联通:AI赋能守护家园
为应对“竹节草”台风,江苏联通储备应急基站车9辆,4/5G卫星背包站3台,海事卫星电话24部,电源车107辆,小型无人机5台,并对应急设备进行全面检修,确保应急场景下完好可用。同时,加强“三断”场景应急抢修演练,开展了应急发电、筑坝排水、无人机越障布缆、开通Ka高通量卫星便携基站、5G +MR眼镜远程应急指挥等演练,全面提升江苏应急通信救援能力。
在徐州市,江苏联通与南京南瑞集团、武汉科岛地理信息有限公司合作,依托数字孪生技术、GIS系统、AI模型为技术手段为徐州水务局打造“徐州市主城区排水智能化控制工程项目”,此项目实现了泵站无人值守、并对局部强降雨引发内涝的情况进行精准排水,通过AI模型实现了地下管网“管理”一张图。此项目从2022年陆续交付,利用联通5G做到数据及时传输。目前,徐州市区泵站基本实现无人值守,实现汛期时易涝点及时排水,为市民出行提供安全保障。
未雨绸缪,方能从容应对。中国联通将融合多种防洪手段,创新智慧防洪技术,筑牢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压实抢险救灾“最后一公里。”
(通讯员 王欢)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