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泰市谷里镇:清华大学实践队赴西朱村调研食用菌产业 助力乡村振兴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12:02 1813

通讯员 闫志豪

7月28日,清华大学暑期社会实践队山东新泰支队深入谷里镇西朱村食用菌产业基地开展调研活动,通过实地参观、技术交流与座谈研讨,探索乡村振兴背景下特色农业发展的创新路径。

探访产业“来时路”:从传统种植到科技赋能。实践队首站来到西朱村蘑菇展馆,朱勋书记详细介绍了村庄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历程。从早期传统种植模式到如今现代化恒温棚技术的应用,西朱村通过整合资源、引进品种,创新技术、延伸链条等逐步打造出特色食用菌产业。队员们通过图文资料与实物展示,直观感受到科技赋能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推动作用。

走进田间地头:技术交流促创新。在恒温棚内,实践队近距离观察黑皮鸡枞菌的生长环境,就菌种培育、温湿度控制等关键技术展开讨论。随后的阳光棚参观中,队员们了解到西朱村创新推行“轮茬种植”模式——利用菌菇种植间歇期栽培贝贝南瓜,实现土地资源高效利用与经济效益最大化。这种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引发了队员们的浓厚兴趣,围绕种植周期优化、市场对接等细节进行了探讨。

共话发展瓶颈:把脉问诊开良方。座谈会上,实践队针对前期调研中发现的技术推广、产业链延伸等问题逐一提问,并记录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队员们结合专业背景,在品牌建设、电商营销、深加工技术等方面提出建议。朱勋书记表示:“清华学子的视角为我们打开了新思路,下一步将梳理这些‘金点子’,推动产业向标准化、品牌化迈进。”

驻村工作分享:青春力量扎根基层。活动尾声,西朱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向实践队分享了驻村工作体会,讲述如何将高校所学转化为解决农田问题的实践能力。清华大学实践队队员纷纷表示,此次调研不仅加深了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解,更体会到基层工作的艰辛与价值,未来将致力于搭建校地合作桥梁,为农业现代化贡献青年智慧。

此次调研活动是高校智力资源与地方产业需求精准对接的生动实践。双方表示将以此次交流为契机,在技术攻关、人才培训等领域深化合作,共同探索可复制、可持续的乡村振兴新模式。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客户端欢迎各界投稿,提供线索,包括文字、照片、短视频。泰安新闻素材请联系齐鲁晚报泰安融媒中心,热线电话:0538-6982110。)

责任编辑:赵晴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