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马雪平 通讯员 王岩 张萌 陈慧珊 德州报道
夏日的赵虎镇,紫皮无花果园里,农户正忙着采摘装箱,党员干部扎根田间地头帮困解难;“虎虎胜味”共富直播间里,主播举着牛奶小西瓜热情介绍;清凉的树荫下,孩童们在欢快地做游戏……
近年来,德州天衢新区赵虎镇以“党建引领、三产融合、全域振兴”为总纲,聚焦“和美村居、食品加工、特色农业、休闲文旅”四大发展极,零散农田变成连片高标农田,闲置土地发展成了特色产业基地,部分村集体实现了从“零收入”到“年入30万”的跨越。赵虎镇秉持“共创共享、共融共建、共投共富”的理念,逐步构建起“一带两心三区”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发展框架,书写着“党建引领”点亮“共富路”的生动答卷。
党建强基:凝聚发展合力,激活振兴动能
“智小虎食用菌联村共富产业园外围线缆清理工作得加快进度,为进场施工做好准备工作”“李芳的无花果最近要成熟了,采摘运输要注意减少损耗”......近日,赵虎镇常务副镇长郑志彦正和示范片区的村党支部书记共商要事。自2024年推行“一红+六色”七彩党建联合体模式(“一红”即“党建红”,“六色”即“青橙黄绿蓝紫”六大特色产业)以来,镇党委统筹全局,有效整合资源,将各个村庄拧成了“一股绳”。
组织强则人心齐,人心齐则发展劲足。2021年以来,赵虎镇先后推进了闲散地集中回收、土地流转、人居环境整治等多个项目,收回闲散地3000亩、机动地4000亩,流转土地近1.1万亩,持续对大吴村等15个村的道路进行了升级改造,改造升级村内道路面积达9.4万平方米,安装路灯2000余根。“以前村里有地有资源,就是没盘活。这几年我们把村里的人才优势和资源挖掘结合起来,吸引在外能人回村,搞土地流转、培育无花果产业。”马庄村党支部书记于建福介绍,土地和人才的结合带动了50个村民就业,村民年均增收10万,村集体也增收10万。
村里的福耘德农场负责人于聪,就是回村创业的能人之一。“我流转了88亩地搞无花果特色种植,自从种了无花果,每年比种玉米、小麦多收入50多万,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特色产业火了,品牌效应至关重要。赵虎镇整合牛奶西瓜、南杨裂桃、无花果酒等“土特产”,打造“虎虎胜味”区域公用品牌体系,并同步注册三个子品牌系列——主打科技的智小虎、主打宠物的萌小虎、主打文旅的乐小虎,通过“共富直播间”将赵虎的产品推向全国。
贾庄村党支部书记马峰便是本土主播中的佼佼者。2024年村里建起电商小院后,他牵头组建了由党员、村民组成的直播团队,在几大热门平台开设“德州村书记老马-归然农业”账号。“以前咱的牛奶小西瓜、西红柿再好,也只能在周边市场卖,现在对着手机直播,外地的网友也能下单。”马峰笑着说,2024年开展电商直播以来,增加了线上销售的渠道,让村民真切尝到了“指尖经济”的甜头。马峰认为,把流量价值用于助农增收,为老百姓做点实事很有意义。目前,全镇已孵化本土主播6人,带动线下客流增长15%,促进本地特色产品销量增长45%,助销农产品超50万元。
人才赋能:引育用留并举,筑牢民生根基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赵虎镇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思路,通过“以老带新、以强帮弱”模式,着力提升新任书记履职能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镇里精心遴选政治过硬、实绩突出的退休干部、优秀村书记、驻村第一书记、致富能手与涉农部门业务骨干,组成导师团。帮带内容涵盖基层治理、产业发展、矛盾调解等实战技能,通过“田间地头现场教、村级会议跟班学、急难问题联手解”三维帮带法,手把手传授群众工作方法。
新任书记于建福对此深有感触。面对土地流转难题,其结对导师带他逐户分析诉求,共同制定兼顾各方利益的流转方案,更亲自示范如何用“土话”讲透政策、化解心结。在马庄村引进无花果特色种植项目时,导师又领着于建福实地考察技术、对接销路,全程护航项目落地。“导师的言传身教,让我明白了农村工作既要有政策高度,更要有泥土温度。他教会的不仅是方法,更是那份沉甸甸的责任。”于建福说。
同时,赵虎镇积极实施“雁归兴德”工程,畅通人才回引渠道,发布人才招募令,储备在外人才189名,成功吸引30名返乡创业者带着项目、技术回到赵虎。
人才来了,更要留得住、用得好。6月19日上午,德州天衢新区赵虎镇举行了党建引领乡村振兴“顾问单位”暨村级“发展顾问”集中聘任仪式,此次共聘任镇级“顾问单位”6家、村级“发展顾问”59名。这支乡村振兴“智囊团”全面助力组织建设、产业发展、乡村建设、村庄治理以及民生实事,让专业力量深度融入乡村发展。
位于李牌东村与李牌西村交界的40亩坑塘曾长期闲置,成为发展瓶颈。村级“发展顾问”桂大智了解情况后,发挥专业人脉与资源优势,主动对接市农科院推进合作,计划将其改造成藕塘,让“废坑”变“宝地”,生动彰显了高层次人才和顾问团队在激活闲置资源、推动产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商会携手村级“发展顾问”每季度深入乡村振兴示范片区落实顾问职责,赋能片区规划建设、产业培育、资源盘活与治理优化。截至目前,组织农技专家入村指导已有20场。
多元联动:资源共建共享,惠及万千村民
赵虎镇在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推行“支部带班、党员领办、群众跟跑”机制,有效激活乡村治理内生动力。片区建立“镇党委——管区——村党支部——网格员”四级联动架构,扎实做好政策宣讲、民意收集、普法教育、矛盾调解等工作,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赵虎镇赵虎管区书记王晓宇对此深有体会:“咱基层干部就是群众的‘服务员’,群众有诉求,咱得第一时间响应。”不久前,有村民向他咨询宅基地相关法律问题,他立即联系村发展顾问,协调律师上门为村民详细解答。
民生改善,最终要落到“村民口袋鼓起来、笑脸多起来”上。在赵虎镇,村集体抱团发展,项目跨村共融共建,规模化土地流转覆盖23个村,带动集体、群众增收500万元。村民在获得稳定租金的同时,还能就近进入合作社务工,实现“租金保底+务工增收”的双重收益。
眼下,赵虎镇的乡村治理越来越有温度,党建示范中心、党群活动中心、虎力篮球场成了村民常去的地方,筑梦广场上跳广场舞的队伍日益壮大。“以前农闲时大家娱乐活动有限,现在镇里经常组织公益课堂、文艺活动,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村民刘女士高兴地说。
赵虎镇乡村振兴示范片区通过系统性改革与创新实践,实现了土地资源盘活、产业结构升级、集体经济壮大、农民收入提升的良性循环,共富之路越走越宽。全域谋划的现代农业、文旅、宠物3个产业链加速成型,联村共富项目接连落地……“我们要让‘共富路’更长,让村集体和群众都能共享发展红利。”赵虎镇党委书记张金宝望着连片的产业园,充满期待,“下一步,示范片区将重点推进现代农业、宠物产业链和乡村文旅三大产业,全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新标杆,在共同富裕道路上让更多农民过上好日子!”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