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买家秀”注水,最后只能是多输

视点 昨天08:48

“别说‘卖家秀’,现在连‘买家秀’都不敢信了。”据媒体调查,某些商家在“买家秀”上自导自演,以虚假的文案和照片等诱导下单,消费者往往收货后才发现货不对板。

作为影响消费者判断的重要参考,商品评价区一向是商家们的“必争之地”。此前,“好评返现”甚嚣尘上,如今做戏的手法越来越多,甚至已经不再需要买家“配合”了。技术生成,用户晒图有鼻子有眼,将照片放大后才发现“一眼AI”;搬运抄袭,从同类卖家的评论区筛选大量素材,连普通网友的购物心得也不放过;水军刷屏,二手交易平台上几块钱就能买一单好评,还能设置不同省份IP……障眼法升级,若是没点经验,消费者很容易掉坑。

“买家秀”之所以能成为深受信赖的评价机制,正是因为其凸显了广大消费者的真实感受,弥补了隔屏网购的天然劣势。一旦注水“买家秀”大行其道,只会形成多输局面。对消费者来说,翻遍评价区,真假全靠猜,无疑令消费体验和意愿大打折扣。商家或许可以借此忽悠一时,但终究不能长久,到头来透支的是自身口碑。比如眼下,面对清一色的“专业好评”,消费者反而心里犯嘀咕,有的还特意追到“买家提问”中直接点出猫腻。“谁造假谁得利”虽然是暂时的,但会直接挤压诚信经营者的生存空间,长此以往,更会削弱电商平台的公信力,最终影响的将是消费生态。

如何才能把“买家秀”还给买家,让评价区回归真实?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网络反不正当竞争暂行规定》也明确了“编造用户评价”等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认定标准。平台要切实担负起主体责任,把好评价真实的认定关。一方面,利用技术手段和数据优势,对“买家秀”造假精准识别,加大对“照骗”等行为的曝光惩处。另一方面,要对算法推荐有更灵活的设计,不能简单以评分高低、好评多少来决定流量倾斜,而更要关注评价区的真实性与丰富度。以更大视野来看,除电商平台之外,各种“买家秀”其实无处不在。究竟是真心“种草”还是砸钱尬吹?各类平台要做出相应提示,消费者们更要擦亮双眼。

我国网购用户已超9亿人,数字消费增长点正不断涌现。不论多大的市场,诚信经营都是发展的第一法则。商家放弃短视,把心思用在“买家”上,而非“秀”上,好产品与好口碑方能双向奔赴。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作者:关末)

责任编辑:张泰来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