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湖新区石桥镇百亩阳光玫瑰葡萄8月底甜蜜上市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07-28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邓超 田崇浩 通讯员 武海涛

盛夏时节,太白湖新区石桥镇高效农业示范园的阳光玫瑰葡萄种植基地生机盎然。藤蔓间,青绿色的阳光玫瑰葡萄果串饱满,正静静积蓄糖分。一个月后,园区首期100亩阳光玫瑰将迎来丰收季,预计亩产高达4000斤。这标志着示范园以特色化阳光玫瑰种植为核心,正成功打破传统农业局限,探索农产品错季生产与反季节上市的新模式,为石桥镇塌陷复垦地开辟出一条独特的乡村振兴之路。   

精耕细作

塌陷地变身葡萄园

走进石桥镇高效农业示范园,连排的葡萄大棚鳞次栉比,棚内缠绕的藤蔓向两侧牵连。走进大棚深处,悬挂的显示屏上实时显示暖棚中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强度、土壤墒情等环境数据。工人们熟练地将一个个防水防菌、透气透光的专业套袋从葡萄串底部轻轻装上,再往上一提,便稳稳地固定在枝头。“别小看这看似简单的操作,它可是葡萄成熟前极为重要的一道管理程序。这些专业套袋不仅能够减少果实生长期的病虫危害,减轻灰尘污染,还能有效提高果实的光洁度,确保葡萄成熟后色彩鲜艳、果皮细腻、品相精美,实现‘颜值’与品质的双提升。”高效农业示范园技术专员王小东高兴地说,再过一个月,高效农业示范园一期的100亩阳光玫瑰就全部上市了,首季亩产能达到4000斤。

难以想象,5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坑洼不平、杂草丛生的采煤塌陷地。2020年,太白湖新区利用本地养殖基础好、饲草资源丰富、交通便捷等优势,引进济宁本地乳业龙头企业建设三强农牧科技生态园。生态科技园分为奶牛养殖牧场和围绕着牧场的科技生态种植观光园。2023年高效农业示范园在三强农牧科技生态园的土地上破土动工,当年10月就完成了一期建设。那时起,王小东与其技术团队从潍坊来到这里,开启了第一季种植。“我们一共4名技术人员,结合园内设施种植阳光玫瑰,因葡萄种植需隔年才能结果收获,所以同时进行了西瓜套种。”王小东介绍,该项目包含两个温室,总投资约为1000万元。“温室大棚采用单拱开间6米、跨度为4米的建设格局,这种结构不仅能提升空间利用率,而且结构承重稳定,其宽敞的空间还能有效增强采光效果,从而满足葡萄的生长需求。” 

要想种好葡萄,首先要改良土地。“光是生物有机肥,我们就拉来了2000多吨,足足有40辆半挂,花费上百万元。”王小东介绍,经过连续两个星期的深耕翻土、施用有机肥,提高土壤养分利用率,使得土壤达到了葡萄种植必要的条件,让葡萄果实更甜、香气更浓郁。

精品种植

明年亩产达6000斤

“近年来,‘阳光玫瑰’价格虽有下降,但高品质产品仍有利润空间。”王小东介绍,园区的阳光玫瑰葡萄主打高品质路线,全程使用有机肥,不使用除草剂。“大棚不仅能监控各项数据,里面还设置了喷淋系统,与物联网系统相连接,它能根据大棚内的温度和湿度情况,自动控制喷淋泵的喷水量,从而实现对大棚内温湿度的智能化调节。”常年与葡萄打交道,王小东逐渐摸索出了一整套葡萄标准化种植栽培技术。在他看来,这几年葡萄品质逐年上升,离不开先进农业技术的加持。钢架大棚和水肥系统,为葡萄生长提供了舒适的环境,农耕变滴管、浇水变喷管、自动打药……据王小东介绍,基地采用三强农牧科技生态园产生的牛粪等有机肥绿色种植,不打催熟剂完全自然成熟,种出来的葡萄糖分高、口感好,吃起来放心。

首季目标并非单纯追求高产,而是锻造精品。“只有精品才有强大的市场竞争力,要想种出精品葡萄,必须严格规范每串葡萄的粒数、糖分、香味、外形……”王小东透露,为保证葡萄的养分品质,他们对每株葡萄树进行了质量控制。“阳光玫瑰对种植技术要求很高,我们就把产量减低不让它多生,确保每串葡萄有充足的养分达到颗颗是精品。”王小东指着一根枝条表示,原先一根枝条上面能挂两串,现在一根枝条上挂一串,生长期间,阳光玫瑰葡萄充分沐浴阳光,让果实能够沉淀更多糖分,成熟后的阳光玫瑰葡萄果肉鲜脆多汁,有一股淡淡的玫瑰香味,糖度适宜,鲜食品质极优。

因高效农业示范园受益的还有附近居住的村民。“谁能想到变成这个样?”看到精心培育的葡萄收获在即,在高效农业示范园负责剪枝、锄草工作的陈现琴满脸笑意,陈现琴于今年4月加入高效农业示范园,由农民变身为产业工人,负责庄园内葡萄枝修剪和锄草。“我这个年纪一个月能拿3000多块钱就很好了。原来种地一年也就挣万数块钱,收入这就翻番了。”陈现琴乐道,受益的远不止她一人,这个项目解决了当地100余人的就业问题。

“利用塌陷地发展生态农业,这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落地的生动实践。”太白湖新区石桥镇党委委员、副镇长、人武部部长李咏莉表示,从塌陷地到葡萄园,高效农业示范园葡萄种植改变了当地的管理观念、产业结构乃至发展路径,带来的无形资产更是巨大的,让乡村振兴走上了多元化路径。“目前,高效农业示范园二期130亩土地也已种上了阳光玫瑰、夏黑、克瑞森、南太湖等高端葡萄,明年亩产可达6000斤。”

责任编辑:李腾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