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评论员 王学钧
近日,北京大学在校内网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本科学业评价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从2025级学生起,在各类含有学业评价的工作中不再使用绩点;课程考核成绩可采用百分制或等级制进行评定和记载;不再设置指导性课程成绩优秀率指标。
对即将入学的北大新生而言,这实在是一则好消息。经此一改,他们就不用像学长们那样苦于“卷”绩点了。
多年来,绩点在大学生学业评价中占据着核心地位。无论是奖学金评选、选修双学位、转专业,还是保研、出国,绩点都发挥着关键的筛选作用。也正因如此,大学生们围绕绩点展开了异常激烈的竞争,被“捆绑在成绩的战车上”。
为了在竞争中处于有利位置,许多大学生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刷绩点”,把本该大不一样的大学生活过成了高中的模样,让本该全面发展的宝贵青春迷失于对绩点的算计与追逐。
从这个角度看,北大的“去绩点化”改革是一次可喜可贺的“松绑”。
全面取消绩点,代之以百分制或等级制,且不再设置成绩优秀率指标,大大减轻了大学生们的分数焦虑。等级制成绩不再换算为绩点,85分的A与100分的A获得同等评价。这样一来,他们就无需再为了抬高绩点再耗费时间与精力提升考试分数。
这次改革还推出了这样一项举措:每个学期,每个学生可选修一门课,以合格制方式记载成绩,成绩合格即可取得该门课程学分。成绩单上只显示“通过”或“不通过”,不记录具体分数。这让那些以前因担心绩点不理想而不敢选修心仪课程的学生受到了极大的鼓舞。
没有了绩点的束缚,大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更加自由地选择课程,探索跨学科领域,修读挑战性较强的课程,培养更全面的知识结构与综合素质。与此同时,他们也可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科研实践、社团活动、文化交流等方面,在实践中锻炼创新思维与团队协作能力,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同步成长。
这才是大学该有的样子,这才是大学生该有的样子。
对大学学业评价体系改革而言,全面取消绩点只是一次大胆的“破题”,接下来该做的事情有不少。但是,无论怎么改,都应该坚决对大学“高中化”说不。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