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干得动,俺就继续照顾他!汶上刘风英照料大伯哥23年未间断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07-28 2918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褚思雨 通讯员 杨伟

弟媳照料大伯哥,在旁人看来难免有些尴尬,但在汶上县军屯乡李家集村,56岁的刘风英没有被世俗的偏见所左右。23年来,她悉心照料半身不遂、无儿无女的大伯哥武如文。即便是丈夫因病离世,这份守护也从未间断。“什么都赶不上亲情重要,只要还干得动,我就继续照顾俺大哥。”刘风英语气平实,道出了最动人的承诺。

都是一家人

咱不能不管

夏日艳阳洒满庭院,武如文的院子收拾得干净整洁,晾衣绳上,刚洗好的床单被套随风轻摆。“天热,得勤换着点,不然怕长褥疮。”刘风英一边说着,一边转身将牛奶和早饭递到武如文手上。这是她照顾大伯哥的第23个夏天,从2002年那个同样晴朗的日子起,这样的场景就成了她生活的日常。

1995年,26岁的刘风英嫁入武家。婚后,丈夫常年外出打工,她则留守在家,既要照料公公,也要拉扯两个女儿,日子虽忙却也安稳。

变故发生在2002年,在外务工的武如文突发脑出血,经过治疗虽脱离了生命危险,但留下了半身不遂的后遗症。当时,医生交代,如果好好做康复训练,后期恢复好,能自己拄着拐杖行走;恢复不好,后半辈子只能在床上度过。面对无儿无女、被伤痛折磨的大哥,刘风英夫妻俩二话不说就把武如文接到了家里:“都是一家人,哪能不管。”

这“一管”,就是23年。

最初几年,武如文病情严重,生活难以自理。吃喝拉撒都要在床上解决,一日三餐全靠一勺一勺地喂。那时候,多半都是刘风英的丈夫亲手照料。刘风英则是每天变着花样做可口的饭菜,为大伯哥做康复按摩。“起初大哥一时接受不了这落差,常忍不住发脾气,但也是‘刀子嘴、豆腐心’,谁都不愿意有病在身。”刘风英从不往心里去,反倒更上心帮大哥康复。她找人做了三个拐杖,天天架着他胳膊在家里锻炼。一年下来,武如文从卧床不起到能拄着拐杖走几步,从靠人喂饭到自己动手。这其中的艰辛付出,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丈夫外出务工后,家里和田地的活儿全压在刘风英肩上。从张罗一家人的一日三餐到洗衣打扫,从日常作息到生活细节,刘风英对大哥的照顾无微不至:做好饭先给大伯哥送去,有空就帮着打扫屋子、清洗衣被;老人头疼脑热,她陪着去医院、端水喂药、监测病情;逢年过节,她准会张罗一桌好菜,让大伯哥妥妥帖帖感受家的温暖。

如今75岁的武如文,脸色红润,气色比同龄人还好。“我这个弟媳妇真是没的说,早些年伺候公公,现在又要照料我,侄女对我也好。没有她们,我活不到今天!”说起弟媳刘风英,武如文满是感激。

孝爱传家远

温暖同村邻

日子刚有起色,2021年初,丈夫武加伍被确诊为肝癌晚期。

那段时间,刘风英两头奔忙:既要照料重病的丈夫,又要陪护住院的大哥。幸有女儿、女婿搭把手,可夜里的煎熬、白天的奔波,全压在她一人肩上。

2024年1月,与病痛抗争两年多的丈夫还是走了。临终前,他拉着刘风英的手,眼神里满是对大哥的牵挂。“在一个屋檐下生活了20多年,我早已把他当成了我的亲哥,只要我们有一口吃的,就有大哥一口吃的。”刘风英抹着泪,给了丈夫最后的承诺。

送别丈夫后,刘风英再次独自肩负起照顾大哥的重任。这两年,武如文身体大不如前,去年住了9次院。前段时间,老人在家不慎摔倒,邻居赶紧通知刘风英。好在救助及时,武如文只是伤了筋骨,需要卧床休养。每天喂饭、擦身、换洗衣物成了刘风英的必修课。她从不嫌烦,还总想着法儿做些合口的饭菜。

武如文听力渐弱,旁人难与他搭话,只有刘风英最懂他,有时候他一个动作,一个眼神,刘风英就知道他要干什么。“天气热了,就让他少穿一点,冷了就多加一件衣服。在家里躺久了心里憋闷,就带他出去院子走走散散心。”在她心里,大哥早已是血脉相连的亲人。

 “不如把你大哥送到敬老院去,这样就省心了,干嘛苦自己?”面对村里人的劝说,刘风英有不同的想法:“大哥无儿无女,行动不便。现在亲弟弟也不在了,我再不管他,良心上过不去。”难能可贵的是,两个女儿也支持她的想法。

 “她从来没有嫌弃过大哥,给左邻右舍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谈及刘风英,汶上县军屯乡李家集村党支部书记武心国情不自禁地伸出大拇指,“长年累月的照顾难能可贵,要是换个人,说不定早就放弃了。”

让大哥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刘风英无怨无悔地坚守着。在她的言传身教下,两个女儿打小便孝顺懂事,从小就会帮着伯父做缝补衣服、剃头发胡须之类的事,尽力减轻妈妈的负担,孝心在这个家庭里得到最生动的传承。

谈及孩子,刘风英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指着桌上的鸡蛋、牛奶等营养品,她乐呵呵地介绍,这些都是女儿们前段时间买回家的。

刘风英的爱心不仅局限于小家。在李家集村,她也是出了名的热心肠。邻里乡亲无论谁家遇到红白喜事,或是生活中有了难处,她总是力所能及地伸出援手。面对生活的艰辛与重担,她始终保持着一种难能可贵的乐观精神。“开心也是一天,不开心也是一天,还不如乐乐呵呵过一天。”这句常常挂在她嘴边的话,正是她积极向上人生态度的真实写照。

23年光阴荏苒,刘风英已近六旬,头发添了不少白霜,腰背也不如从前挺直,可她一如既往地精心照料大伯哥的生活起居。“什么都赶不上亲情重要,只要还干得动,我就继续照顾俺大哥。”

刘风英照料大哥的故事在李家集村无人不知,更感动了乡邻。“她的善良和坚持,乡亲们都看在眼里,值得大家学习。”武心国说,刘风英虽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用一点一滴的言行书写着“孝”和“爱”,展现出了平凡人的真善美。

面对乡邻的称赞,刘风英总是轻描淡写地用“分内之事”予以回应。这朴素的话语里,藏着最厚重的亲情,也映照着孝善为美的传统美德。 

责任编辑:李腾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