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走出焕新脚步,茌平胡屯镇“绣花功夫”迎来精彩蜕变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07-27 1491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陶春燕 崔宇晴

三伏天的一场急雨刚歇,空气里还氤氲着泥土和青草的清新。茌平区胡屯镇前薛网格的李大娘走出家门,脚下便踩上了新铺的沥青路面,她几步走到不远处的绿荫下,支开马扎坐下纳凉,道路两旁干净整洁,花池里绿意盎然,阵阵微风拂过,李大娘的身上舒服,心里敞亮。“现在这路直接修到了家门口,又平整又干净,走起来稳当舒坦。”李大娘的话里,映照出胡屯镇从“面子”到“里子”的精彩蜕变。

坑洼变坦途,杂乱归井然,枯槁焕新绿......行走在今日的胡屯镇,触目所及皆是“焕新”的印记。曾经设施陈旧、环境杂乱的镇区容颜,在“绣花功夫”的精心雕琢下,正悄然褪去旧裳,显露出蓬勃的生机与精致的轮廓。笔直延伸、宽阔平整的沥青路,整齐划一、窗明几净的沿街商铺,点缀街角、生机盎然的花池绿带,正是胡屯镇今年以来小城镇综合提升工程在这片土地上精耕细作后结出的饱满果实。

资金有限、历史欠账多,曾是制约胡屯镇发展的沉重枷锁。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胡屯镇牢牢抓住“用有限资金解决人民群众最需要的、最迫切的问题”这个牛鼻子,把有限资金精准投向群众最急最盼处,提升城镇承载力、改善人居环境,为小城镇提升注入持久活力。

规划成为破局的第一笔。胡屯镇将全镇46个网格村科学分类,明确3个示范带动村、13个提标打造村和30个常态提升村,形成“示范引领、梯次推进”的升级格局,让每个村庄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以功能分区为纲,科学布局生产、生活与生态空间。合理设置摆摊区域化解“买卖两难”,预留街边绿化区域,解决城镇绿化景观与群众乘凉的需求矛盾。

破解“钱袋子”紧的困局,胡屯镇善打“巧”字牌。那些 “蜷缩”在角落的闲置厂房、老旧站所,曾是沉睡的“家底”。一场低效资产“清仓见底”专项行动,让它们重见天日。分类施策下,出让、租赁、改造

“点石成金”,盘活出宝贵的发展“启动金”,成为撬动小镇蜕变的强力杠杆。此外,胡屯镇创新“众筹”模式,村级家底掏一点,社会力量帮一点,财政资金挤一点,汇聚2300余万元资金活水,为提升工程注入活力源泉。

改变不止于大处落墨,更见于精微处的“绣花功夫”。“重修和拓宽驻地交通干道1000米,硬化地面3.3万平方米,更换路沿石1000米,改造人行辅道150米,修缮下水道390米,更新路灯116盏,安装道旗178组,完成商业街两侧2.6万平方米地面硬化及60个花池更换......”胡屯镇副镇长李乐细数着工程开展以来的成果,一笔笔“真金白银”精准滴灌发展短板,直击困扰群众多年的行路难、排水难、灌溉难、通行险,让乡村宜居底色更足、群众幸福成色更亮。

如今,走进胡屯镇马沙窝村,道路平坦、绿意葱茏、乔木挺拔、灌木蓬勃,绿地亭台古朴,成为居民茶余饭后流连的新去处,小村庄里充满烟火气又透着精致感,美丽乡村示范带领,为后来者点亮明灯;交通干道105国道乌亮干净,交通标识划设清晰,车辆来往有力有序,跑出小城镇发展加速度;不远处的前薛网格,工人们正对路面做最后的修整,为小城镇提升工程做最后的冲刺......

从破解民生痛点的坚实基建,到提升颜值的绿意点缀,再到重拳整治后的秩序井然,胡屯镇小城镇提升系统推进,核心在于“党委引领+规划优先+民生改善”,同时注重机制创新与群众参与,当有限资金化作无限关怀,这座小镇便以“绣花功夫”,在每一寸土地上绣出了热气腾腾的幸福图景。

责任编辑:李璇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