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女子学院教育学院赴云南宁蒗小凉山开展教育帮扶活动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07-25 1566

为深入贯彻乡村振兴战略,践行高校服务社会使命,近日,山东女子学院教育学院以“培根铸魂、厚基强能”为育人理念,依托“滇鲁情深,‘翼’同前行”暑期社会实践项目,组织师生跨越千里赴云南宁蒗小凉山开展教育帮扶活动。

    本次支教团队由3名教师与16名优秀学子组成,赴云南宁蒗小凉山开展教育帮扶,项目创新实施“五个一”赋能工程。团队将充分发挥专业优势,通过“服务-学习-反哺”的良性循环,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书写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

在奔赴支教点前,团队以“红色研学+文化浸润”为路径,在丽江开展了为期4天的“教育初心修行”。在张桂梅师德教育馆,成员们学习了张桂梅同志的先进事迹,她将所有荣誉和奖金毫无保留地奉献给华坪女高的孩子们,用生命诠释了教育情怀,让大家真切感受到信仰所绽放的光芒和震撼人心的精神力量。走访丽江市第一高级中学,这所百年老校将东巴文教学与汉文化教育相结合的实践,让队员们看到了“民族文化传承与现代化教育”的融合路径,对文化传承有了全新认识。

在完成两地教育文化考察后,实践团与当地教育工作者开展了深入交流,此外,实践团还先后走进丽江民族特殊教育学校和伊贝幼儿园、红军长征过丽江指挥部纪念馆。在纪念馆,实践团一行追溯革命记忆,观看教育题材影片感悟信仰传承,在红色印记中汲取奋进力量,让初心使命在实践中愈发坚定。在云南华坪女子高级中学,亲身感受共产党员的信仰力量。

“滇鲁情深,‘翼’同前行”实践团队将带着这份精神的洗礼,在广袤土地书写属于新时代青年的奋斗篇章,用实际行动诠释青年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

在云南丽江彝族自治县小凉山学校,实践团把精心设计的课程活动带进这片云雾缭绕的山区校园。以实际行动传递爱与关怀,用教育的力量为孩子们的成长之路点亮一盏明灯。

“山海相连‘育’你同行”。实践团在丽江开展沉浸式模课展示活动,呈现了融合民族文化特色的创新教学设计。带队指导教师从教学实效、文化适切性等维度进行专业指导,通过优化互动设计、强化参与机制,确保知识传递的有效性。此次活动聚焦“以学定教”,为后续支教积累了宝贵经验。

支教过程中,面对不同学段学生的差异化需求,实践团在首日教学中遇到课堂节奏把控、纪律管理、互动效果等挑战。低年级课堂增设趣味互动环节,高年级采用小组任务驱动模式,户外课程强化安全员制度,成员们在实践中不断调整,教学能力显著提升。

教学之余,实践团主动融入当地民俗文化,在万格广场与藏族同胞共跳锅庄舞。这支承载着祈福与团结的古老舞蹈,让来自齐鲁大地的学子与雪域高原的群众手牵手、心连心。

“滇鲁情深,‘翼’同前行”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山东女子学院教育学院践行教育家精神的生动体现。实践团成员不仅将山东的教育经验带到小凉山,也将小凉山的民族文化与教育智慧带回山东,实现了“输入与输出”的双向共赢。这种跨越地域的教育协作,不仅为小凉山的孩子们带来了知识与欢乐,也让参与实践的学子们在奉献中成长,深刻理解了教育的本质与意义。

责任编辑:王红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