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遐园“取景框”到脸谱“调色盘”!济南这趟文物研学游太有趣啦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07-25 2106

遐园月洞门前,一位小朋友踮脚望过门框,忽然雀跃转身:“老师,门外面真的是幅画!”——青瓦朱栏框住半湖烟柳,飞鸟掠过楼阁的屋檐,中式园林“框景”的玄机在这一刻豁然开朗。

7月25日,10余组家庭在济南市文物保护利用中心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开启“这一站,济南!文物研学游”第五期古建筑巡迹之旅。

走进遐园,研学老师带着大家去寻找里面藏着的一艘“不会航行的船”——明漪舫,明漪舫虽形似船,却三面环水、一面连陆,妥妥的“不系舟”设计!古人用石头模拟船身,既满足“临水而居”的诗意,又避免了真船漂走的尴尬。

走进齐鲁古建艺术空间,展厅内陈列着黄色和绿色琉璃瓦、斗拱、建筑工具等展品。孩子们围在讲解员身边仔细倾听中国古建筑的发展历史,从“天圆地方”的哲学密码到“飞檐斗拱”的力学智慧,古建不再是课本上的枯燥名词。

行至曲山艺海博物馆,四合楼式建筑的精妙布局令孩子们着迷。《老残游记》描述的“明湖居听书”场景,配合着展厅中描绘的山东大鼓、山东琴书、山东快书、长清落子、平阴渔鼓等多种多样的曲艺类型,再现了老济南“曲如山,艺如海”的盛况。活动最后,大家还一起体验了制作脸谱,孩子们根据人物风格和颜色特征,涂抹绘制出了自己满意的作品,并举着作品互相展示,稚嫩的声音里满是对传统文化的喜爱。

“这一站,济南!文物研学游”系列活动还将继续进行,欢迎大家报名参加,更多信息请咨询 济南市文物保护利用中心邱老师0531-86095017

责任编辑:曹英瀚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