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许昱洲
从贴身设备到“贴身炸弹”,充电宝安全问题正引发全民关注。7月24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从市场监督总局获悉,今年7月至9月,市场监管总局部署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在全国开展充电宝质量安全集中整治,全面加强充电宝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安全事件频发,充电宝成“贴身炸弹”
7月23日,有网友发帖求助,上海一小伙裤子口袋里的罗马仕充电宝突然起火当场被烧伤,经医院诊断为Ⅲ度烧伤,需进行植皮手术,而燃烧的充电宝并不属于此前召回批次。事发当天最高气温34℃,但“充电宝在自燃前,没有鼓包,一切正常”。
该事件绝非个例,近年来,充电宝质量安全问题频出,成为不容忽视的公共安全隐患。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统计显示,仅2025 年上半年,就发生15起旅客携带充电宝在飞机上起火冒烟事件,比去年同期增长约一倍。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数据也显示,2020年至2023年,网络销售充电宝的不合格率逐年攀升,分别为19.8%、25.0%、35.4% 和44.4%。2024年初的抽查中,88批次充电宝的过充电保护等安全项目不合格率高达37.5%。这些数据揭示出市场上近半数的充电宝产品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
此外,今年6月以来,充电宝知名品牌接连大规模召回——先是罗马仕召回超49万台移动电源,原因是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过热现象,在极端场景下可能产生燃烧风险;接着,安克创新召回超71万件充电宝,原因同样是有过热甚至燃烧等安全隐患。与此同时,多家品牌充电宝的3C认证也被撤销或暂停,更加剧了消费者对充电宝安全性的广泛担忧。
市场监管总局五大整治举措筑安全防线
据悉,此次充电宝质量安全集中整治明确五大重点举措。
一是强化CCC认证监管。加强充电宝强制性产品认证活动监管,对已获得CCC认证的充电宝产品和企业深入开展“回头看”,组织开展充电宝CCC认证标志改革试点工作。
二是加强质量监督抽查。持续加大网络销售充电宝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力度,扩大抽查覆盖面,增加抽查批次。坚持问题导向,重点抽查网红热销、低价促销的充电宝产品。
三是全面加强监管执法。从严查处擅自出厂、销售以及在其他经营活动中使用未经CCC认证的充电宝,生产销售不符合强制性国家标准,掺杂掺假等违法违规行为,及时曝光重大典型案例。
四是加大召回工作力度。通过消费者投诉、产品事故报告、产品伤害监测、网络舆情监测等渠道,对充电宝企业进行全覆盖缺陷线索信息监测、分析与排查。加强缺陷充电宝产品召回,督促电商平台停止销售。
五是压实平台主体责任。督促电商平台加强网店资质审核和违规行为管理,建立完善问题充电宝检查监控制度。加快推动充电宝产品赋码核验试点工作,并持续完善CCC认证联网核查机制。
消费提示:
选购充电宝时,请务必认准CCC认证标志,避免购买价格异常低廉或标识不清的产品。使用中若发现异常发热、鼓包等情况,应立即停止使用并联系商家或监管部门。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