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名校之约北京物资学院信息学院:创新“学科交叉+竞赛赋能+产教融合”培养模式,打造智慧物流人才培养新高地

央视网 06-25 1709

近日,北京物资学院信息学院党委书记陈蕾做客央视网《名校之约》院校系列访谈,详细介绍北京物资学院信息学院2025年招生政策并深度解读学院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技术赋能智慧物流行业人才培养的特色和优势,具体包括学院的人才培养体系、师资队伍建设、国际合作项目、学科专业特色等内容,助力广大考生读懂大学,了解专业。
  精彩访谈内容速递:
  北京物资学院信息学院:深耕物流信息化,打造AI+物流特色专业
  北京物资学院信息学院一直秉承"创新、合作、开放、争先"的发展理念,适应并服务北京经济社会发展人才需求,遵循"根植产业、对接区域、分型培养"原则,突出"智慧物流"特色,坚守专业使命、拓展知识视野、激发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理念,面向智慧物流领域输送懂理论、强技术、会管理、有发展的高素质信息技术类复合应用型人才,并培养学生成为行业的中坚力量和坚强基石。
  信息学院是学校工科学科和专业汇聚的学院,在学校以物流和流通为特色的定位下,信息学院定位于以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赋能智慧物流场景,目前开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人工智能、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五个本科专业,按信息技术、信息管理大类分类培养,形成了工、管多学科构成的信息类专业群教育体系。
  学院专业学科建设优势与特色:
  一是一流专业建设成果显著: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物联网工程专业是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北京市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二是特色专业亮点突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作为北京市特色专业,在物流信息化领域有着深厚的积淀,培养了大量能够将信息技术与管理知识相结合,解决物流行业信息系统建设与数据治理问题的专业人才。物联网工程专业作为北京物资学院特色专业,面向无人化物流系统的嵌入式软件开发、运维和设计,培养智能物联和智能网联领域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人工智能专业是 AI + 物联网、大数据 × 物流场景应用的特色鲜明的本科专业,学院还开设AI+物流工程微专业,以AI赋能物流场景案例和实践促进其他专业的数智化转型。
  三是学科体系完善:学院归口建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 2 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以及电子信息专硕学位点。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学科培养体系。学院为学生提供本硕一体化培养机制,本科专业都有对应的硕士学科学位点,本科毕业生可考取本校相关学科的研究生,继续深造。
  信息学院人才培养新模式:学科交叉+竞赛赋能+产教融合
  信息学院现有教职工 71 名,专任教师 61 名,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教师占比 59%。博士学位教师占比 91.8%,40 岁及以下青年教师占比 42.6%,师资队伍呈现高学历、年轻化特点。师资队伍中有北京市高创名师、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北京市长城学者、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 、通州区运河计划领军人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本硕一体化培养,实行 "导师制" 或 "项目导师制",所有教授均深入本科生一线课堂,同时担任本科生班主任,优秀本科生更有机会加入硕士生导师团队,确保同学们在学习生涯中能获得全方位、高质量的指导与引领。近年来,学院面向智慧物流产业链、开展分类通识、多元进阶的人才培养机制改革,围绕工管融合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获得两次北京市级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项,获得北京市级教学改革项目7项。
  学科体系与办学特色
  一是注重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信息学院建有 "北京市智能物流系统协同创新中心"、"智能物流系统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高校物流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北京高等学校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北京高等学校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北京市智慧物流新兴交叉学科平台",支持本硕一体化培养和学生实践创新活动。学院教师围绕智能物流系统的关键技术、智能算法,结合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和大模型等技术开展研究。80% 教师的研究方向依托平台开展,教师将科研项目和产业项目成果凝练为课程案例带入课堂,例如《基于物联网与区块链的智能仓储识别与溯源虚拟仿真实验》《快递自提网点布局虚拟仿真实验》来源于老师的真实科研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院鼓励学生围绕教师科技攻关方向和成果参加互联网+、挑战杯、电子设计竞赛、机器人编程竞赛、软件编程大赛等学科竞赛,在竞赛中锻炼创新思维和实践技能,学院学生在这些竞赛中屡获佳绩,多次斩获国际、国家级和北京市级的各类奖项。
  二是突出学科交叉融合的人才培养。学院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相互交叉融合,将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物流行业智能仓储、运输、配送场景相结合。这种学科交叉的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知识视野和创新思维空间,培养了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以智慧物流为场景贯通的实践教育,增强了学生的理论知识理解和实践技能的应用,同时也为未来学生将学得的知识技能泛化到各个领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北京物资学院首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技术+商业双赋能,实现专业国际化升级
  学院开办学校首个获得教育部批准的合作办学项目--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该专业与美国纽黑文大学开展联合培养,引入 AACSB 认证课程,学生可获中方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的管理学学位和美方商务数据分析的理学学位。该项目的特色是引进的外方课程占项目全部课程的三分之一以上,综合了北京物资学院和美国纽黑文大学的培养优势,提高了人才培养的性价比。中方的培养方向侧重于大数据管理和应用相关技术,如Python程序设计、云计算技术、数据治理、自然语言处理等计算机和大数据相关的课程。美方则侧重于商业分析全球供应链方向,包括机器学习、数据可视化与沟通、商业分析、价值链信息分析、商业金融等。
  学院与美国密苏里大学(堪萨斯市校区)、英国普利茅斯大学开展 "3+1+1" 本硕联合培养项目。并且学院暑期会组织丰富多彩的研学夏令营活动,例如,2024 年与美国纽黑文大学合作推出暑期夏令营项目,今年将组织与日本中央大学合作的暑期研学夏令营项目。
  "招培就"一体化培养体系+分类培养:确保高质量就业
  信息学院整体就业率持续高位稳定,学院各专业近年就业率均达到95%以上,深造率不断提升。学院就业质量与区域服务突出,毕业生就业去向集中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专业匹配行业,就业薪资普遍高于其他专业。77% 毕业生在京津冀地区就业,形成 "招生有靶向 - 培养有抓手 - 就业有保障"的良性生态。
  就业促进举措:
  一是贯穿一个核心,构建"招培就"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学院在人才培养、学科专业建设方面紧密围绕产学研用结合,以高质量就业为导向,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首先,学生分类分型培养形成"一生一策"动态成长档案,学术型学生进入科研团队,参与导师项目,目标是进一步深造。其次,应用型学生通过产教实践基地完成不少于3个月的产业实习实践,目标是高质量就业。最后,创业型学生鼓励依托高水平学科竞赛项目创业转化,目标是创业。
  二是以 "就业为人才培养试金石" 为核心导向,构建 "全员参与、全过程融入" 就业体系。在就业方式上建立学院领导、教工党支部书记/系主任、专业负责人、学工队伍、任课教师五级责任网格制,层层压实责任,发挥各自优势促就业。同时学院注重以产业企业需求为导向开展访企拓岗,每年度学院领导、专业负责人带队访企拓岗30-50家,为学生就业开拓就业岗位不少于100个,并针对性进行简历内推。
  寄语:
  用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赋能传统物流,让仓储更智能、运输更精准,供应链更安全,推动中国从"物流大国"迈向"物流强国",信息学院正以 "智能 + 物流" 的双轮驱动,为学生打开未来之门。愿同学们以代码为剑,在物联网与 AI 的疆场驰骋;以数据为舟,于智慧物流的蓝海远航。这里有教授导师引路,有企业实战赋能,期待同学们能成为懂技术、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在数字中国的版图上,写下属于物院学子的创新注脚!
  北京物资学院信息学院正以创新姿态引领智慧物流教育发展,未来也将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技术赋能传统物流,为中国从"物流大国"迈向"物流强国"贡献智慧力量,在数字中国建设中谱写新的育人篇章。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