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榜充电宝变“充电爆” ?多家知名品牌深陷“召回门”

中国吉林网 06-23

  你包里的充电宝可能不安全!

  近期,充电宝安全问题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不少品牌都发现自家产品有安全隐患,开始召回。

  据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网站6月16日消息,日前,深圳罗马仕科技有限公司按照《消费品召回管理暂行规定》的要求,向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报告了召回计划,召回的三款产品共计491745台。将自16日起,召回2023年6月5日至2024年7月31日期间制造的部分罗马仕ROMOSS牌移动电源。


  至于召回原因,按照官方说法,就是“由于部分电芯原材料来料原因,极少数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过热现象,在极端场景下可能产生燃烧风险,存在安全隐患。”

  大牌企业安克创新也坐不住了。6月20日,安克自己发公告说,要召回部分型号的充电宝。这些产品型号是A1642、A1647、A1652、A1680、A1681、A1689、A1257。

  如果你手里正好有这几款,赶紧停用别充了。 

  安克也表示,“在最近的质量安全检查中,我们发现某供应商部分批次的行业通用电芯,存在未经批准的原材料变更,这可能导致极少数产品在长期循环使用后隔膜绝缘失效,进而引发过热甚至燃烧的安全隐患。  为尽快消除潜在的产品安全风险,我们展开内部排查,锁定涉及该批次电芯的风险产品,并主动向市场监管部门提交召回申请。”

  在此之前,因为发生数起自爆自燃案例,目前,北京多所大学下发通知,禁止学生在校园内使用罗马仕2万mAh的移动电源。

  这一通知,如太平洋上的一次蝴蝶效应,在充电宝行业里掀起一阵狂风暴雨……

  6月20日,全国认证认可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显示,罗马仕、安克创新、倍思科技以及绿联科技等公司多款移动电源产品的3C认证证书被暂停。行业上游企业,安普瑞斯(无锡)有限公司所有3C认证证书被暂停或撤销。

  那么,什么是3C认证?

  来看看官方解释:

  中国政府为保护消费者人身安全和国家安全、加强产品质量管理,依照法律法规实施的一种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它的英文全称是China Compulsory Certification(英文缩写CCC),中文全称是“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

  2023年7月,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公告,自2023年8月1日起对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移动电源实施CCC认证管理。自2024年8月1日起,未获得CCC认证证书和标注认证标志的,不得出厂、销售、进口或者在其他经营活动中使用。

  “召回” 事件爆发后,目前在罗马仕官方抖音旗舰店,已经无法在上架商品中搜索到充电宝,只剩下充电插头和配线等产品。官方旗舰店的客服回应称,充电宝“在备货中”。

  6月14日,罗马仕发布声明致歉,并承诺任何经权威机构鉴定存在缺陷的罗马仕产品,公司将依法承担全部责任。

  同时,安克这边也宣称查出问题根源。他们给出的官方说法是——供应商私自换了电池材料,没走正规流程。这种偷换材料的电池,用了很久之后可能“顶不住”,内部的绝缘层可能坏掉,导致电池太热甚至自燃。

  随后,安克紧急行动,下架了所有线上店铺的这些型号产品。同时把这家不靠谱供应商踢出合作名单。

  作为补偿,罗马仕将为购买到召回范围内产品的消费者免费更换一台全新的、不低于原产品价值且符合安全要求的移动电源产品、或做退货退款处理,以消除安全隐患。不过有消费者反映,罗马仕充电宝在宣布召回后,却遭遇寄送难题,多家快递公司拒收充电宝。

  对于最近的召回事件,《人民日报》也以《召回缺陷产品只是第一步》为题,发表文章。

  文章言辞犀利——  

  “你的充电宝可能正在变成定时炸弹”,小小充电宝,引发许多关注。

  同时,直指问题所在——

  召回,给行业发展上了一堂质量课。打开购物平台,各种充电宝拼容量、秀颜值、比价格,快充、磁吸等功能令人目不暇接。但在看不见的安全性上,有些企业却可能为了节约成本做了减法。企业经营算小账,更要算大账。

  召回固然会对声誉、利润产生短期影响,可又何尝不是一个契机。如果处理过程及时高效,进一步精进技术、优化产品,企业也将“召回”良好信誉和良性发展。

  召回,也凸显出强化监管的必要性。充电宝使用人群广泛,推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离不开政府部门的合理规范和有力监管。有关部门已经将充电宝纳入强制性产品认证范围,自2024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在此基础上,围绕零配件、生产工艺、产品品控等方面,后续的监管工作同样至关重要,要以严格标准倒逼品质升级。

  充电宝应当解决电量焦虑,而非制造安全焦虑。召回缺陷产品只是第一步,保护消费者权益、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要做的还有很多。

  “召回”事件已经在网络间引发了极大的关注热议。

  部分充电宝知名品牌面临的危机折射出整个行业的痼疾,毫不夸张地说,“低价换市场”策略已触及安全红线。 

  对企业而言,召回仅是起点。若想挽回“国民充电宝”的声誉,需将“安全是底线”刻入DNA:建立电芯全链条追溯体系,定期公开质检报告,让技术革新而非成本压缩成为核心竞争力。  

  毕竟,解决“电量焦虑”的工具,不该成为“安全焦虑”的源头。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

  记者 于洋

  图片为网络截图

初审: 鞠华军   复审: 孙晓云   终审: 张彦梅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